背会一个口诀竟然能记住正余弦函数这么多知识点!

在阅读本篇之前,建议先浏览一下之前写过的「三角函数宝典」。注意,本文中所有的公式编号都以那一篇中的编号为准!

对于之前提出的“正减余加”的公式,经过我的思考,可以将其扩大,这样可以记住更多知识点!

回顾

先来看看我最开始在哪写出了这个口诀:

……

对于,如果根据将其变形,可得:

那么,根据这两个变形后的式子,可以推出两个降次升角公式,只需简单地进行变形:

这两个公式就是降次升角公式。如你所见,从等号左边向右边运用公式的时候,三角函数的次数降了而角的大小翻倍了。对于这个公式只需要记住一个口诀:

正减余加

……

——来自「三角函数宝典#倍角公式

看起来,是在研究降次升角公式的时候🤔

如果当时浏览的时候没有明白“正减余加”的意思,我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:

注意到,正弦函数的降次升角公式中,等式右边的分子中的符号是减号余弦函数的降次升角公式中,等式右边的分子中的符号是加号

后来我也提到,在正余弦的半角公式中似乎也存在着“正减余加”的规律,这似乎是废话,因为半角公式本身就是从降次升角公式变形而来。

新东西

我不想讨论这个东西的原理——在那一篇中写的已经比较详细了,就是从二倍角公式变形来的。我只是想讨论一下这个口诀除了记这个公式以外还能记哪些点——换言之,怎样用别的点来印证自己没有记错这个口诀。(希望你读懂了这一段话)

在「三角函数宝典」中,我没有写关于三个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相关内容(太懒啦不想写),但是根据诱导公式我们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:

  • 正弦函数是奇函数
  • 余弦函数是偶函数

这两条是显而易见的,因为诱导公式3。我们还可以用“正奇余偶”来概括这个现象。

那么“正减余加”和“正奇余偶”有什么关系呢?

似乎接下来,只需要一个把加减函数奇偶性联系起来的桥梁就可以了。那么有没有呢?很明显是有的,而且可能很多读者都已经明白了。(你说这个我可就困了.jpg)

正负与奇偶

不知道在哪里听到的,但是这个记忆方法确实很好用:

将奇函数看做负数,偶函数看做正数。这样一些函数相乘的判断奇偶的情况就可以用正负的符号来类比了——

  • 奇×(÷)奇=偶 负×(÷)负=正
  • 偶×(÷)偶=偶 正×(÷)正=正
  • 奇×(÷)偶=奇 负×(÷)正=负

那想必大家都知道了。


背会一个口诀竟然能记住正余弦函数这么多知识点!
https://garythenoob.github.io/04discus_sine_and_cosine_func/
作者
GarytheNoob
发布于
2023年1月7日
更新于
2023年8月2日
许可协议